写在前面 盖娅森林幼儿园进阶游学班的每节课,指向性都很强。亲子家庭已经经过基础公园班的熏陶,树立了对于自然尊重和平等的意识,而这些意识要想转化为对我们大爱北京的具体情感,就需要反观每个人的生活与行为,学习并践行一些具体的技能,我们的大环境才有改变的可能。有时,思考是从“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反推到“为什么要去做?”的~
△在公园捡拾垃圾,你会这样做吗?
游学班的孩子,是即将上小学、或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让爸妈们意识到孩子虽小,但已经有了对价值观、正义感模糊行动的倾向性,已经有了主动付出、公益为人的意愿,需要有个可执行的抓手。于是,我们设置了8个主题,都与自然之友(也就是盖娅自然学校的老母亲)环境议题有关,其中之一,就是“垃圾”。因为在北京,既有昔日垃圾填埋场上的小区,也有垃圾填埋场上的公园。该是多么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设计,才能在垃圾堆上重现社区与公园啊!但是,为什么要在垃圾堆上建公园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垃圾堆呢?于是,就有了我们逛公园、找昔日垃圾堆证据的课程。
证据不好找了,但怎么绿地里仍然发现了一些烟头、冰棒、纸巾、包装纸?公园不是有很多垃圾桶么?烟头算不算垃圾?那桔子皮呢?那湿纸巾是纸么?那包装纸左一层右一层怎么解决呢?我们通过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游戏,深深触发了大家的思考……原来,我们以为的不是我们以为的!原来我们讨厌嫌弃的垃圾就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原来垃圾其实可以不成为垃圾的!这样的玩儿了游戏又去剖析现实问题的课程,带给家庭的影响绵延且深远:群里有反馈说给孩子备了手绢的、也有产生了垃圾“自责”下次应当用其它替代物的、也有本想再买衣物但想到可以二手交换不用新添置的......还有,还有把我们课程介绍到社区去的。应邀,我们去了社区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好的小区。但在小区花园内还是捡到了上图一样的废弃物。同样的游戏,不管是在这样的示范小区,还是之前的普通公园,对参与家庭的触动和震撼都是一样的:大家一样都认识到,垃圾分类与不分类,差别巨大;同时,垃圾并没因分类而减少,很多垃圾一经产生,就再也回不去……△我们从自然中取得资源,还回去时已变身为垃圾,这不是和谐共生的态度
而不一样的,是我们多了一层感受:我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我为什么要选择替代物少产生垃圾?我为什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看看哪些原本是可以不产生的废弃物?△课程组3月初为垃圾课进社区教研、备课
没想到的,是街道会参与到这样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估中来——他们大力支持,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层面,向我们展开了双臂~
今天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珍爱?我们做了些什么?如何珍爱呢?
文 | 柳兰
图 | 柳兰
--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